在镜头焦距和光圈系数都相等的情况下,物距越远, 景深范围越大;物距越近,景深范围越小。
这是因为,远离镜头的景物只需做很少的调节就能获 得清晰调焦,而且前后景物结焦点被聚集得很紧密。
相反,对靠近镜头的景物调焦,由于扩大了前后结焦 点的间隔,即焦深范围扩大了,因而使进入可接受的 清晰度区域的光斑减少,景深变小。
当镜头对准被摄景物时,被摄景物前面的清晰 范围叫前景深,后面的清晰范围叫后景深。
前景深和后景深加在一起,也就是整个电视画 面从最近清晰点到最远清晰点的深度,叫全景 深。
电子快门的特点是无运转噪声、速度档次多、速度快, 适合分析快速运动过程,但存在图像的不连续、间断 跳跃感。
在光圈系数和拍摄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,镜头焦距越 短,景深范围越大;镜头焦距越长,景深范围越小。
这是因为焦距短的镜头比起焦距长的镜头,对来自前 后不同距离上的景物的光线所形成的聚焦带(焦深) 要狭窄得很多,因此会有更多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 度区域。
平行的直射光线穿过透镜后在另一边的光轴上汇聚成一点, 这个点称为焦点。从焦点至镜头中心的距离为该镜头的焦距。
按透镜焦距的长短,镜头有短焦距镜头、长焦距镜头以及介 于两者之间的中焦距镜头之分。
在镜头焦距相同,拍摄距离相同时,光圈越小,景深的范 围越大;光圈越大,景深的范围越小。
这是因为光圈越小,进入镜头的光束越细,近轴效应越明显,光线会聚 的角度就越小。这样在成像面前后.会聚的光线将在成像面上留下更小 的光斑,使得原来离镜头较近和较远的不清晰景物具备了可接受的清 晰度。
光圈越大,进入的相机的光线就多,成像就会很亮, 反之就会很暗。光圈越大,景深就越小,背景也就越 模糊,光圈越小,景深越大,背景也就越清楚。
注:光圈和相机上的光圈数值标示相反,数值越大光 圈越小,数值越小光圈越大。
作用:将经摄像器件光电转换出来的图像电 信号放大成可以激励后级视频信号处理电路 工作的信号。
预放电路一般都是由特别低噪声的场效应管 来担任,以保证放大后的信号噪声低、增益 高和频带宽。
电子快门是利用电子技术在时间上控制CCD芯片上电 荷的产生与转移,从而得到“快门”效果。
电视画面的清晰程度和影像层次是否丰富等表现能力,受 光学镜头的内在质量所制约。
当今市场上常见的各种摄像机的镜头都是加膜镜头。 加膜就是在镜头表面涂上一层带色彩的薄膜。 加膜的作用: 1)消减镜片与镜片之间所产生的色散现象。 2)减少逆光拍摄时所产生的眩光,保护光线顺利通过镜头,提
电视摄像机能将景物光转变成电信号,依靠的是摄像器件,它也是 决定图像质量的关键器件。 摄像器件有电子管摄像器件和CCD器件(半导体摄像器件)之分 目前普遍的使用的摄像器件是CCD器件,即电荷偶合器件(Charge Coupled Device),这是一种利用半导体原理设计制成的复杂的光 电转换器件。 CCD的直接作用是“感光度”的大小;成像感光度范围越大,对 色彩和小物件的质量表现就越好。
有的画面上被摄体是前面清晰而后面模糊,有的画面上 被摄体是后面清晰而前面模糊,还有的画面上是只有被摄 体清晰而前后者模糊,这些现象都是由镜头的景深特性造 成的。
弥散圈,指在镜头视角内但又不在镜头焦平面上的物体,在胶卷 /CCD上的投影会形成一个圆形光斑,这个光斑就是弥散圈。
当摄距缩短时,景深缩小、焦深增大。(注: 要产生1:1影像时,焦深=景深)
焦点深度的简称。在使用显微镜时,当焦点对准某一 物体时,不仅位于该点平面上的各点都要可看清楚, 而且在此平面上下一定厚度内也能看清楚。这个清楚 部分的厚度,就是焦深。
焦深:指在保持影像景深不变的前提下,焦点沿着镜 头光轴所允许移动的距离。简单地说,就是镜头的像 平面两边的成像清晰范围。
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,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, 但是我们大家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型,并且面 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,这个装置就叫做 光圈。
f =镜头的焦距/镜头的有效口径的直径。 光圈 f 值越小,通光孔径越大,光圈越大,进光量越多; 反之,则越小。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: f1.0,f1.4,f2.0,f2.8,f4.0, f5.6,f8.0,f11,f16,f22,f32,f44,f64
在使用标准镜头拍摄时,被摄对象的空间和透视关系与摄 像者在寻像器中所见到的相同。
一、摄像机的组成部件 二、摄像机的工作原理 三、镜头及其成像原理 四、镜头的景深原理 五、变焦距镜头及其原理 六、摄像机主体部分的主要构成与原理 七、通讯系统 八、摄像机支撑系统 九、实践实验:摄像机的构成与使用
1.光学镜头 2.导像器 /监视器 3.主机/机体(含白平衡等) 4.线. 滤色片
镜头的变焦距功能,可以使摄像机在不移动位置的情况 下,就能取得预想的视野范围。
在实际拍摄时,当把变焦距镜头从广角端渐渐地变 为长焦端时,其画面的视觉效果好像是摄像机离这 一景物慢慢的接近,这种效果便是所谓的摄像机镜头 进行变焦距的变化.
(1)电动变焦:靠电动推拉杆(T推-W拉)来控制, 手在推拉杆上用力的大小可改变镜头运动的速度。
这个透镜系统包含着许多片凸凹不同的透镜,其中凸透镜 的中心比边缘厚,因而经透镜边缘部分的光线比中央部分的 光线会发生更多的折射。
当被摄对象经过光学系统透镜的折射,在光电转换系统的 摄像管或固体摄像器件的成像面上形成“焦点”。
光电转换系统的光敏原件会把“焦点”外的光 学图像转变成携带电荷的电信号。
电路系统放大这些微弱的电信号,形成符合特 定技术方面的要求的信号,并从摄像机中输出。
光学系统相当于摄像机的眼睛,与操作技巧密切 相关,在本章以后的小节里将详细叙述。
光电转换系统是摄像机的核心,摄像管或固体摄 像器件便是摄像机的“心脏”。
变焦距镜头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,初学者会更明显地感到 困难,是因为影响聚焦清晰的因素如镜头焦距、光圈、景 深和主体离摄像机的距离等可能同时都在变化。
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,初学者可以:先用变焦距镜头最 长的焦距对准被摄对象聚焦,然后再恢复到拍摄时所需要的 焦距上,这样就能保证被摄对象的清晰。
由于家用摄像机大多是将摄像部分和录像部分合 为一体,下面再概述一下录像部分的工作原理。
摄像系统:把被摄对象的光学图像转变成相应的电信号 后,便形成了被记录的信号源。
录像系统:把信号源送来的电信号通过电磁转换系统变 成磁信号,并将其记录在录像带上。
放像系统:将所记录的信号重放出来,可操纵有关按键, 把录像带上的磁信号变成电信号,再经过放大处理后送 到电视机的屏幕上成像。
电动变焦的特点是镜头在推拉的过程中变化均匀。 (2)手动变焦:通过直接用手拨动变焦环实现。 手动变焦一般是在镜头需要急速推拉时才能使用。
机身部分最重要的包含: 1. 内部光学系统 2. 摄像器件 3. 预放电路 4. 信号处理 5. 电子快门 6. 信号编码 7. 信号记录 8. 视频返送 9. 信号输出处理 10. 其他
当镜头聚集于被摄影物的某一点时,这一点上 的物体就能在电视画面上清晰地结像。
这种在摄像管聚焦成像面前后能记录得“较为 清晰”的被摄影物纵深的范围便为景深。
主要教学参考书: 1、《电视节目制作技术》(李焕芹、郭峰主编,电子 工业出版社,2008年9月第1版) 2、《实用电视摄像》(苏启崇 主编,中国广播电视 出版社,2000年7月第1版) 3、《开拍啦——怎样制作电视节目》([英]哈里斯•华 兹 著,徐雄雄等译,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9月 第1版)
从能量的转变来看,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是一个“光—电- -磁-电-光”的转换过程。
人眼之所以能看到宇宙万物,是由于凭眼球水晶体能在视 网膜上结成影像的缘故。
摄像机所以能摄影成像,主要是靠镜头将被摄体结成影像 投在摄像管或固体摄像器件的成像面上。
摄像机是一种把景物光像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。 其结构大致可分为三部分: 1.光学系统(主要指镜头) 2.光电转换系统(主要指摄像管或固体摄像器件) 3.电路系统(主要指视频处理电路)。
调焦 (也称为“聚焦” ) :调整焦点。 调焦的目的与结果: 1)光线通过摄像机后能准确地会聚在摄像器件的受 光面上,从而获得轮廓清晰的景物图像。 2)除非特别要求,否则摄像镜头的焦距必须调节清 楚。
可变光阑(又称光圈):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、进入机 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,通常是在镜头内。